7月31日杠杆证券开户,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随后,国有大行陆续表态,积极响应相关政策。比如,工商银行方面表示,该行正在依法依规、积极有序推进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农业银行表示,将积极落实会议部署,按照有关部门要求,进一步简化申请流程,确保贴息政策精准高效直达广大消费者和服务业经营主体。
虽然新政未披露具体执行细则,不过,公开信息显示,此前至少已有四川、重庆、杭州余杭区三地开展个人消费贷贴息,贴息幅度多在1.5%左右。
国常会部署消费贷贴息,国有大行积极响应
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会议指出,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有利于通过财政金融联动的方式,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更好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
与此同时,会议也要求,要抓好贴息政策组织实施,加强部门协同,简化办理手续,推动政策尽快落地,同时严格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资金用好用到位。
针对此政策,国有大行均已通过公开渠道作出响应。其中,工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正依法依规、积极有序推进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同时,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优化办理流程,简化办理手续,推动政策尽快实施。
农业银行方面则表示,将积极落实会议部署,按照有关部门要求,进一步简化申请流程,提升办理效率,加强资金合规使用,确保贴息政策精准高效直达广大消费者和服务业经营主体,及时将好的政策精准传导至千企万户,持续为稳增长、扩内需、促消费和惠民生贡献农行力量。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农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投放超过3100亿元;新增有贷普惠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62.5万户,累计发放贷款2.85万亿元。
中国银行则表示,将全力抓好贴息政策的组织实施,推动政策尽快落地,以高效、精准、优质的金融服务,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广大消费者和服务业经营主体,为激发国内消费潜力贡献金融力量。
建设银行表示,将按照上级单位有关要求,切实做好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的传导落实,让消费市场参与方更加便捷地获得国家政策红利,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扩大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能力,更好发挥消费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拉动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据了解,年初,建行启动实施以“提振消费扩内需消费金融在行动”为主题的消费金融专项行动。综合运用多样化消费信贷产品,加力支持汽车、家电、家装等以旧换新重点消费领域。
交通银行表示,后续将积极贯彻落实国常会贴息政策要求,以数字化手段和创新金融产品支持提振消费,更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精准滴灌商圈金融需求,切实发挥交行零售信贷在促消费、扩内需、惠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该行还研究制订了《支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共提出了六大行动、35项具体措施,推出个人贷款整体品牌“交银惠贷”,开发惠民家居贷、商圈惠贷、链享惠贷等提振消费专属产品。
此外,邮储银行也发布公告称,该行将积极组织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落地实施工作,扎实推动政策传导落地。同时,将发挥遍布城乡的网点网络优势,切实降低城乡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全力确保国家政策红利及时、惠及消费者。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国常会部署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行业贷款贴息政策,核心是通过财政金融联动来提振消费、激活市场,旨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对冲外需波动,促进经济增长,同时推动消费基础设施升级和服务能力提升,助力经济结构的长期转型。
贴息将如何执行?部分省市已有先例
事实上,对于上述贴息政策何时落地,仍待有关部门出台具体细则,不过,在此之前,已有多地实施类似试点工作。据华创证券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至少有四川、重庆、杭州余杭区三地开展个人消费贷贴息,其中四川实施时间早(2023年9月开始,延续至今)、范围广(全省范围)。
据了解,虽然上述三地均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个人消费贷进行贴息,但实践各不相同。
其中,四川限定购买的商品品类(汽车、电子产品、住房装修、家电家具4类);重庆限定购买的商户(在限定的家装、家电、家具、厨卫等行业领域商户);浙江余杭则对申请的人群作出限制(从低保边缘户到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万元的家庭)。
从具体细节看,以四川省为例,去年10月,该省财政厅官网发布《财政厅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关于接续落实消费信贷财政贴息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对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期间,银行机构向四川省内居民发放的1年期及以上,且贷款用途为汽车购置、电子产品、住房装修、家电家具耐用品4类商品线下消费贷款,财政部门按照年利率1.5%、单笔不超过3000元给予居民1年期一次性贴息,居民在全省范围最高可享受2笔贷款贴息支持。
具体执行流程方面,对上述期间发生的符合条件的消费贷款,相关银行机构应提醒借款主体于2025年4月10日前提交申报资料,审核后于2025年4月25日前向所在市(州)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待财政部门审核后,再报送人民银行市(州)分行审核。对通过审核的消费贷款,市县财政部门应一次性将一年期贴息资金拨付给经办银行机构等。
由此可见,四川省彼时的主要流程是居民向相关银行机构提交材料,银行审核后报财政部门,最终以当地财政将资金划拨给银行的方式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8日,四川省财政厅官网显示,相关政策实施以来,全省已兑现财政贴息资金超5800万元,支持省内银行机构发放消费贷款41.1亿元。
针对国常会部署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曾刚表示,银行业可精准对接需求,扩大政策覆盖。其中,针对个人消费端,梳理购车、家电、文旅等重点消费场景,设计匹配的贴息贷款产品,明确贴息后利率、额度、期限等核心要素,简化申请流程(如线上提交材料、快速审批),降低居民获取信贷的门槛。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帆则表示,未来银行可以在两方面发力,一方面,动态调整金融资源配置,积极围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以旧换新和其他细分领域挖掘增长点,打造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信贷单品和配套服务;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贷前客户信用评估,做好用户画像,强化资质审查。同时,针对不同类型客户,设计差异化、定制化的信贷产品和营销策略,推动产品定价和客户风险水平更加合理匹配。
消费贷利率能否重返“2”字头?
对银行有何影响?
为防止价格战,今年4月以来,多家银行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已上调至不低于3%。从当前银行App看,包括建行、农行、招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主推的个人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高于3%。
而在“反内卷”的背景下,贴息政策能否重启3%以下的利率?对此,李一帆表示,整体来看,商业银行消费贷利率受到监管政策、市场供求以及自身经营发展需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叠加前期监管引导银行避免进行过度的价格竞争,从而共同营造良好的行业生态,保障相关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未来,有关贷款产品的利率将保持在适宜水平。
此前,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华德榜创始人宋向清则表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有助于降低居民信贷成本,通过财政贴息,个人消费贷款利率可压降至3%以下,显著减轻购车、家电换新、文旅消费等大额支出的还款压力。
上述贴息政策对银行而言有何利好?李一帆对此表示,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开展贷款贴息,是从供给端优化相关信贷产品和服务的重要表现,有助于提升贷款产品的吸引力和获客能力,从而对贷款规模的扩张产生积极作用,助力商业银行实现高质量经营发展。
与此同时,对广大市场主体而言,贷款贴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借贷成本,提振市场主体的信心。商业银行通过推动贷款利率合理下行,更好地满足市场主体在多元化消费、经营场景的贷款需求,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也是商业银行积极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应有之义。
另外,东北证券发布研报指出,消费贷、经营贷贴息新政落地后,居民消费和银行基本面均会受益。就居民部门而言,此举可以降低居民部门真实利率水平,抑制边际储蓄倾向,刺激当期消费。就银行部门而言,在目前贴息政策下,银行可以不去追寻下沉客户的同时,实现消费贷规模的上量,从而拉大分母,缓和不良率杠杆证券开户,增加的收益可以用来处理存量零售不良贷款。